清代乾隆年间皇宫内的“三希堂”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只有王珣《伯远帖》才是手书真迹,可谓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单字放大
此帖毫无一般钩摹本上笔画不畅、有失自然、气息阻隔的板滞造作之痕迹。由此可以断定此帖并非钩摹,应属晋人法书真迹。
《伯远帖》尽管字数不多,但是其艺术水平却极高。清代乾隆年间,北京皇宫内的“三希堂”里,收藏有三件珍稀墨宝,它们就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三希”之中,《快雪时晴帖》为响搨,《中秋帖》失掉几个字也是响搨,只有王珣《伯远帖》才是手书真迹,可谓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播放GIF
《伯远帖》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