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空间不足。 磁盘空间不足。 微派快报-点赞中国,点赞你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中国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中国名镇
中国名镇
园区中国



联系我们
微派快报-点赞中国,点赞你!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中国名镇

当前位置:微派首页 > 园区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中国名镇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作者: 王宁 * 发表时间: 2015-02-08 22:22:46 * 浏览: 1336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康延宾 吉娜)  冢头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东北部,始兴于唐朝,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镇域总面积57平方公里,全镇辖3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总人口6.1万人,是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省域体系规划明确的中心镇。
  2007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并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了解,该镇主导产业有特色农业、矿山机械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特色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000亩;以烟叶为主的传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其投资3.7亿元的矿山机械制造业年产值达到7000万,利润2000万元;其正在积极筹备实施的旅游服务业,是该镇新的希望经济增长点。

  “ 七重”文化积淀 塑就冢头镇多彩底蕴
  “历史文化、商业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孝文化”这七重文化是冢头镇传承至今的瑰丽宝藏。
  历史文化成就“冢头”之名。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死后,文帝遵照母命将灵柩埋葬在此(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头镇北隅穿镇而过的蓝河之滨。墓高约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造护墓院,派军队驻守保护坟墓,朝中皇亲显贵年年都来拜谒,出于供养需要,墓院南起了集市,居民也随之渐增,冢头也因此得名。
  商业文化铸就冢头辉煌。冢头自古有航运发达的蓝河穿县而过,且地处于洛阳至许昌、南阳至禹州两条管道的交汇处,早在明清时期,冢头镇已经成为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这里曾建有货运码头、货栈,外来商贩收来的烟叶、中药材、棉花等打包装船,从蓝河入汝河运往漯河发往全国各地。为此,该地云集了众多商贾在此发展,以红花庄、皮货、钱铺为主。来自上海、英美的烟草商人在这里长期采购烟草,更使这里曾有“小上海”美称。
  留存至今的冢头西大街、东左街、北大街是明清时期商业最为发达的地界,当时各种烟行、酒馆、百货、药铺、餐馆、茶馆、戏院、澡堂、油坊等各类商铺达500多家, 有“日进斗金”之盛况说。
  冢头延续至今的“双子集”,最大的交易场所在粮食行和布线行两条街,这里曾是豫西豫南粮食的集散地,周边宝丰、鲁山、叶县、方城、舞阳、南阳等地的各种粮食土布、棉线、棉花、在这里集散转销,更有日用杂货、家具农具、瓜果蔬菜、鸡鸭禽蛋等货物在这里分摊销售,几乎都能集散货空,被这里的人形象的称为“老母猪” 集。
  民居文化鲜活冢头历史。在冢头镇,一砖一瓦皆有故事,其民居和各种文史建筑无不浸染着特有文化底蕴,在这里的古建筑多是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保护区内明清古建筑共有房舍2000多间,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以北方四合院形式为主,建筑多为砖木小青瓦房,建筑物上有方形、圆形、古钱币形石窗,木雕包括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人物花鸟等,多种工艺并用,细腻精湛,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现留存的有明清楼、七孔桥、清真寺、曹家宅院、梁渝宅院、解学士故宅、秦都司宅、刘思宅、闯王阁等,身处古街巷,似有时光倒流之感!
  茶文化丰满冢头韵味。冢头镇的茶文化源于 “万里茶道”,这里被誉为“万里茶道”一“节点”, 万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北到俄罗斯恰克图,总长5000多公里,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冢头就相当于茶商们歇脚的一个驿站,正因如此,冢头茶馆业异常兴盛,当时,遍布街巷的茶馆多在小瓦屋、原木桌、粗瓷碗的简单环境下,赶集后的人们纷纷进入茶馆喝茶聊天。如今的冢头,还有茶馆20余家,有的甚至开在自家院子里,老人们来茶馆,1元钱,一坐几个小时甚至一天,茶馆成了人们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这里被誉为“茶文化的活化石”!
  饮食文化引聚冢头人气。与茶文化一起在冢头留存至今的还有饮食文化,郏县闻名的“饸饹面”、羊肉泡馍、炒羊肉、烧鸡、油酥芝麻饼等至今还吸引着无数食客慕名前来品尝。
  孝文化厚重冢头底蕴。在冢头流传着不少汉文帝尽孝薄后的传说,位列“二十四孝”之二的“亲尝汤药”讲的就是文帝孝母的故事。在冢头龙湖社区,还塑有“文帝孝木”的雕像。该社区还成立了慈孝协会,经常举办慈孝讲座,为80岁以上老人建立生日台帐,每年举办“孝行天下——感恩父母洗脚节”活动,孝文化一直在这里悠悠传承。
  喜旧迎新 冢头镇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完善
  近年来,冢头镇先后投资550万元对薄姬冢、蓝河七孔桥、冢头遗址、石佛像、明清古建筑商贸一条街、秦都司宅、解学士故宅、解学士故宅、老字号统兴油坊酒馆、刘斯和宅、谷家大院、大王庙、天地庙、十方院、梁文才故居等40多处历史文物进行修护,形成了目前历史鲜活的千年古镇独特风貌,深入其中,犹如穿越历史,溯回明清!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该镇先后制定了《冢头镇总体规划》、《冢头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5)》《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郏县冢头镇保护规划》、《冢头镇中心镇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年)》、《冢头镇科技创新探索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城镇全面发展规划,明确的前进思路已经使冢头镇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冢头镇辖35个行政村,各类基础设施齐备,电信、邮政、金融、工商一应俱全。镇区已建成 2个自来水厂、设有35kv变电站一座。现有学校33所,5所幼儿园。设有镇级中心卫生院1个,占地3600平方米,床位86个。
  该镇投资50 万元建成了镇级垃圾中转站、建成村垃圾收集点130个,保洁员26人;共建成公共绿地面积120000平方米,街头绿地、景观绿地等小型公共绿地面积40000平方米,全镇3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交通网络十分健全,镇区公交线路2条,通公交或客运班车的行政村数量24个,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70%。
  冢头镇有综合文化站一个,室内活动场所包括图书室,文娱活动室、多功能教室、科技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图书室库存图书5000余册,文娱活动室设置有象棋、军旗、跳棋,该镇还成立了冢头镇民间艺术协会,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老年合唱队等群众文艺团体;35个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配有图书、象棋等休闲娱乐设施。共投资310万元建成了6个休闲活动广场,境内的各类服务机构完善,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负负全镇的新品种推广,牲畜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疾病防治等。
  2012年,郏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通过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科技新、品种优”的高标准良田。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65万公斤,项目区人均增收500元。
  未来的冢头镇,将在原有经济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城镇旅游业,该镇书记张毅高兴地说:“‘游古镇、看新村、品美食’的‘冢头一日’游计划正在实施准备阶段,希望新兴的旅游业能重振冢头历史之繁华和辉煌!”
  编者案:在城镇化道路上,冢头镇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但随着各种规划政策的实施和深入,也积生出了许多新问题。在城镇发展中,他们总被“有限的权利,无限的责任”困扰,如违法占地、秸秆禁烧等,执法和权利主体都在县里面,一旦出现实际问题,还是由他们出面承担责任,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执法、执罚权,还得行管理职责,造成很多基层矛盾,他们希望此类权利机构能够“权”、“责”配套到乡镇。
  在城镇后期管理维护方面,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的后续费用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比如该镇每年此类服务运行成本就得500万左右,靠镇财政根本无法支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关于此类费用解决政策,比如由省、市、县、镇财政各按比例分担,会更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足发展!

    原文地址:http://www.zyjjw.cn/pds/news/2014-10-08/193774.html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