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空间不足。 磁盘空间不足。
一曲悠扬飘洒的《常香玉》板胡独奏,拉开了冯勇冯勇板胡交响音乐会的篇章。9月25日,在河南省豫剧一团常香玉大舞台,冯勇,著名板胡演奏家,河南豫剧院一团首席琴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豫剧板胡艺术中心副理事长,手轻轻一挥,拉开了板胡音乐会的帷幕,深情展现民族器乐的魅力。
孟祥礼、汪荃珍、王慧、李树建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均到场进行精彩表演,整个音乐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如痴如醉。
冯勇自幼喜爱豫剧艺术,九岁从艺学琴,对板胡演奏情有独钟,矢志不渝。与板胡结缘几十年来,始终执着于身影相依的板胡演奏,始终坚守于心息相系的豫剧舞台,始终忠诚于党的文艺事业,始终服务于社会大众。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把板胡当生命,视演奏为使命,寻师访友,拜访名家,敏而好学,虔诚求教,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一路走来春秋几度,豫韵帮腔朝夕相伴,铿锵锣鼓风雨相随,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勤学苦练,励志笃行,精益求精,百炼成钢。他兼容并蓄,突破创新,演奏技艺渐趋精湛,表演水平日臻完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塑造力,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及独特的变奏手段,逐步形成了自己极富特色的伴奏技法和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响彻中原,誉满梨园。
在四十余年的操琴生涯中,他充分发挥板胡在豫剧乐队中的领奏、指挥作用,相继为近百部优秀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现代剧伴奏、演奏,参与戏曲专场和文艺晚会演出达近万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人生阅历。担任领弦伴奏的剧目有:《常香玉》《试夫》《清风亭》《千古英风》《红菊》《魏敬夫人》《五世请缨》《同窗三友》《孝庄皇太后》《黑娃还妻》《三娘教子》《三喜临门》《小二姐做梦》《三姑娘》《花木兰》《杏花开店》《秦雪梅》《桃花庵》《抬花轿》《卖苗郎》《江姐》《金沙滩》《三哭殿》《朝阳沟》《铡美案》《杨玉环》《鞭打芦花》《南阳关》《传孙楼》《白蛇传》《深宫怨》《大祭桩》《情梨园》《义烈女》《骨肉冤家》《陈三两》《泪洒相思地》《丹水情深》《儿大不由爹》等。在这些众多的优秀剧目中,既有获全国“文华大奖”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第一名的大型现代豫剧《常香玉》,也有获全国“文华奖”新剧目奖的《试夫》,还有获全国“梅花奖”的《清风亭》《千古英风》《红菊》以及获中国豫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的《魏敬夫人》等。这些剧目有的已拍摄成戏曲电影并获得大奖,有的录制成电视艺术片广为流传,不少剧目已成为久演不衰的艺术精品,铸成为豫剧发展历史上的丰碑。他自己也屡获“音乐奖”、“伴奏奖”、“黄河杯金奖”、“全国优秀乐手奖”等荣誉称号,并有幸代表豫剧界、代表河南多次走进中南海、怀仁堂等中央机关以及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长安大剧院、吉祥剧院等艺术殿堂,为时任中央领导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长春、曹刚川、卢展工等首长现场演奏并受到亲切接见,他声情并茂的倾情表演也得到各界观众的广泛赞誉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为豫剧争了光,为河南添了彩!
冯勇的板胡演奏“大弓大调、高亢宏亮、音正功整、韵律深厚”,运弓揉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清风妙音入空去,乐韵自绕行云飞,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极具板胡大师王冠军的演奏风格和表演特征,素有“当代的王冠军”美誉。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冯勇的板胡演奏已然超离了单纯的板胡弓弦和臂腕指法,他将全部身心和满腔气血都融入到了板胡的演奏中,缘起性空,唯识无境,人琴曲情容身合体、融会贯通,琴音似语,弦歌若云,满弓宛如月,曲韵势如虹,达天地之和而饬化万物,渐入天人感应、琴心合一之境界。
多年来,冯勇曾多次为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及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王惠、李金枝、张宝英、常小玉、小香玉等担任演出和演唱伴奏,口碑载道,名孚众望。常香玉先生曾在 “香玉杯”颁奖晚会上与其合作演唱,并亲切的握其双手连声称赞,夸奖其板胡演奏技高艺精,特意委托著名剧作家陈宪章先生为他颁证留念,上书“伴奏优良,技艺精湛”,以兹鼓励。对冯勇而言,此般情景,终生难忘,每念于兹,萦绕于怀。他把大师的“戏比天大、德艺双馨”教诲铭记于心,践行于身,仰望前辈的身影,追寻大师的足迹,一路踏歌而行,一路曲声飞扬。
艺无止境,行者无疆。当一个对艺术有着远大抱负与追求的乐手,跋涉在通往艺术殿堂之路时,注定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经受更多的磨砺和锤炼。天道酬勤,唯有对艺术自强不息,孜孜以求,方能成其所愿。冯勇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必将大成。
摄影:李学林 责任编辑: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