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空间不足。 磁盘空间不足。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一封函件火爆网络。经查证,此函件内容为真,教育部曾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官方为什么将“八年抗战”说法改成“十四年抗战”?从卢沟桥回望柳条湖,小编带你探寻真相!
▼
“八年抗战”
具体是哪八年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七七事变时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
“十四年抗战”
具体是哪十四年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14年。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九一八事变”章节
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
为什么抗战
会有两种说法
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
★ 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
▼
十四年抗战的由来
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常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全民抗战之前,日本的铁蹄已经在我国的东北三省等地践踏多年,这一区域的中国民众难道真的就甘愿为亡国之奴?一点反抗行动都没有?
君不见,《义勇军进行曲》在卢沟桥事变前,就在不愿做奴隶的国人中争相传唱……
▲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事实上,早在1937年形成全国抗战局面之前,东北局部地区有组织和民众自发的“抗日救亡”一直就没有停息过。
敬观抗战史料时,最不忍卒读的就是东北抗联的御寇事迹,在几乎丧失外援,无法建立有效规模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抗联的英雄们斗争条件之艰苦,战况之惨烈,落于笔上,字字泣血,纸纸镇魂。
赵一曼宁死不屈,杨靖宇孤身战死,八烈女投江殉国……在时间序列上,他们先于佟麟阁、赵登禹们开始了抗日救亡图存之壮举,在空间序列上,他们也和左权、张自忠们一同祭奠于民族精神的祠堂中。
▲东北抗日义勇军同日军作战
但由于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抗日局面,直到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抗战爆发,作为全民抗战的起点,时间才定格在1937年。
实际上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乃至日本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点燃了中国抗日的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抵抗,图为抗日义勇军破坏的铁路和日军军用列车。
“八年抗战”是倾国之战,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击侵略者的卫国战争,而此前6年,发生在东北局部被日寇侵略地区的反抗行动,除了部分是由我党组织的抗联武装游击队进行之外,还有不少则是来自民间自发的抗日武装甚至是个体为保卫家园的抗击行动。
虽然这些“零散”的抗日行动并不足以撼动日寇全面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却也是引燃全国民众团结抗日的一根根导火索。
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十四年抗战”,不只是概念上的一项修正,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它告诉人们,“九一八”事变则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
它告慰白山黑水的英灵,你们的血为抵抗外侮而流,你们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
它告示全世界,以九一八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那硝烟早已散去,警钟却仍在长鸣!
勿忘国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