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社讯【特约记者:褚建明】青云宫位于汝阳县小店镇板棚村中,坐南朝北青云宫有祖师殿、龙王殿、达摩殿、三郎殿、六祖殿等20间,有清康熙、嘉庆、道光等重修碑记4通,古树2棵。

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青云宫庙会三天三夜唱大戏!郑州市曲剧团演出现场

青云宫文化庙会诵经现场

青云宫历史悠久,充满着乡土情、民俗味,独具汝阳人文特色。相传为太上老君炼丹处, 是中原最早以“青云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太上老君道德高尚有威望,故称青云之士。因此他隐居炼丹的地方就叫青云宫了。



青云宫于唐高宗年间创建,初称老君庙。唐乾封元年(666年),高宗皇帝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就改名玄元宫。不久改为青云宫。宋朝年间,青云宫初具规模。青云宫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为悬山灰筒瓦顶。山门前有一对威武石狮。祖师殿,建于高1米的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3间,为悬山灰筒瓦顶,殿内梁、枋等均施有精美的彩绘壁画,斗拱上有雕刻精美的龙首。祖师殿前为拜殿,亦建于高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1间,为硬山灰筒瓦顶,梁架有彩绘,拜殿四周已被砌成墙壁;拜殿东侧为六祖殿,为硬山灰瓦顶,面阔3间,进深1间;进院东侧为龙王殿、硬山灰瓦顶,面阔3间,进深1间。祖师殿后为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2间。双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脊饰用黄绿色琉璃。正脊两端置有大吻,脊上饰有龙、凤和牡丹,脊中竖狮子宝瓶,两侧饰小宝瓶。垂脊、戗脊均饰有花卉、卷草等图案,并配以狮子等脊兽。檐下施垂昂五踩斗拱,昂嘴呈五角形。前檐明间施有两攒溜金斗拱,角科用把臂厢拱。殿内为前后廊式的柱梁结构,横梁纵檩,立柱斜椽,交替错落,排列有序。殿前、后明间均装修有4扇六抹槅扇,殿前次间装修有槛窗,均为正搭斜交凌花式。历代文人墨客多涉足青云宫,留下了美丽诗篇。宋代诗人释斯植写的《道宫》一诗:千年兴废地,仙诀字犹存。露重云生树,坛空月到门。心清无外事,静极是真源。此境非凡世,何人与续言。宋代诗人潘玙也在青云宫留下了诗篇《道宫夜醮》:五云宫阙拥霓旌,子夜剩章扣玉清。星月满坛尘不动,天风吹落步虚声。

青云宫中国传统经舞千年传承!


明朝年间又在大雄宝殿后边,建有有两座对面大戏楼和黑虎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生员陈肇周又在青云宫增添净乐宫(圣公圣母庙)。净乐宫原有东、西二宫,西宫后侧为御花园。尚有斋堂、浴堂、神厨、道房、经堂、东西龟驮碑等建筑。至此,青云宫整个古建群院落占地12亩,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排列有序,设计精巧,颇具匠心。共有殿宇100余间,石碑18通。清道光六年(1826年)段疙瘩段温捐助,主持苏教发、善继、善述重修祖师殿和拜殿。民国时期,青云宫大多房屋被日寇烧毁。解放后,青云宫改作板棚小学和板棚村部,两座戏楼和大部分殿宇被拆毁。2013年,张荣要女士多方筹资在板棚村两委支持下,就青云宫祖师殿、龙王殿等古建筑出现的墙体裂缝、酥碱,房顶瓦面残损漏雨等病害,进行了修缮,恢复祖师殿、龙王殿历史原貌。力争将青云宫建设成为汝阳县标志性的文物旅游示范宫观及景区。
青云宫每年二月二十四日庙会,三天三夜唱大戏,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经久不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青云宫庙会的香客分布于全省各地,每到庙会时间,全省各地的商贾、香客,纷纷远道而来,上香许愿,人声鼎沸,十分兴旺,最多时一天可接纳香客近2000人,场面十分壮观。民间艺术如曲剧、豫剧、排鼓、耍马戏及特色小吃等云集板棚村,霍阳河边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载歌载舞,热闹非凡,青云宫各殿香烟缭绕。青云宫庙会整个过程由迎会、开光、谢会组成,庙会期间有起孩子、拜老祖、拜龙王、扫一扫,照镜子、过桥、捐帐子等民俗活动,真是是民间的精神盛宴!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屑木】
